来信指导和帮助
1986年11月在湖南大学召开首次“高等教育思想研讨会”,我在会前提前将文章寄给潘先生以听取意见。不料潘先生临时有外事活动,他趕在我赴会前的1986年11月8日给我写信,说“我完全赞成文章的基本观点”,同时直率指出文章的不足:“关于如何使学生‘自主学习’,要注意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方面原文虽有涉及,但分量不够。”我的文章后来以《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原则》为题发表于华中工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前身)主办的期刊《高等教育研究》1987年第2期上。
潘先生给我的信还有一重要内容。我为了开阔视野,曾请教他指导研究生们研究了哪些问题,他作了详细回复:“我所带的研究生,研究范围较宽,已毕业的七位研究生的论文题目有:
新技术革命与高等学校职能的变化发展;
社会文化观念对高等教育目标影响的一般分析;
我国高等教育立法若干问题初探;
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
我国高等学校学分制探讨;
菲、泰两国高等学校毕业生供求问题探讨;
论高等教育管理的性质特点。
我之所以抄录以上研究生论文题,一是说明潘先生做人与做事的态度,尊重人,有问必答;二是这只是1986年为止的信息,至今他又工作了三十多年,还带了很多博士生,已研究了许多更新更深的问题。
《大学学习论》审稿
1987年我写出了定名《大学学习论》(大学生学习与成才指导)的书稿,提交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而出版社规定,是否能出版须有两位有关专家的审定,可是出版社从未出版过这种书,不知该请哪位专家,只好请我推荐。于是我当即推荐了“厦门大学顾问、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潘懋元教授和天津大学教务长、高教研究所所长王致和研究员”审稿。幸好潘先生和王所长都同意审稿,并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使书稿得于完善,同时两位均赞同出版。
1985年起已有不少兄弟院校的教师来函联系,关心这门课程的教材与教学方法。此书1987年出版后,出版社多次加印,以满足很多省市新华书店(那时尚无私人书店)的增订要求,尚未回归的香港中文大学(香港1997.7.1才回归)亦把此书列入推荐本科生参考阅读的书目。几年后潘先生在评价我国大学学习指导受到重视时,说此书“出版后风行一时”。
为什么此书不叫《大学学习学》而称为《大学学习论》?因为我自知它还没资格称为《……学》。较严谨的一门学科,大体要具备如下条件:1.有研究特定的对象和相应的术语;2.找到了相关规律;3.找到逻辑起点,其内容建立起了逻辑系统。我不由得想起,爱因斯坦的伟大与谦虚,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发现仅称为“相对论”。而笔者所著《大学学习论》一书,连学习的基本规律都未找到,岂能称为“学”?
在此感谢潘先生和王致和研究员审查与完善了《大学学习论》一书,1989年此书入选“全国首届优秀教育理论著作评选推荐书目”(共41部,见《光明日报》,1989.8.2),后获纪念奖;而获优秀奖的是潘先生主编《高等教育学》(上、下)等著作;另外,《大学学习论》一书入选《中国教育百科全书》(北京:海洋出版社,1991年)。
“大学学习学”学科的初立与潘先生作《序》
1998年秋,西安交通大学决定“大学学习论”为全体一年级本科生三千多人的必修课,让我尽快提供教材。于是我在1987年出版的《大学学习论》的基础上,将其后10年的研究成果和指导数以千计的学生学习的经验融入其中。最关键的变化是:1.初步发现了人(含学生)的基本学习规律并以“学习公理(10条)”表达,它是全书的基础;2.确定这门学科的逻辑起点是人的“学习能力”又称“元能力”;3.全书组成公理化体系,各章之间逻辑关系清晰。
此书仍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并按规定仍须相关专家审稿。我建议请潘先生审,只是据我了解,不巧,近半个多月内,他要出差两次,不知潘先生有无时间。这时,出版社对潘先生已是久慕盛名了,只怕求之不得,称请潘先生一人审查即可。
关于新书的名字,我自认为或可称为《大学学习学》了,但为慎重起见,书稿仍取名《大学学习论—学生成才学习理论》。没想到,潘先生不仅答应审稿,而且百忙中作《序》(此《序》的主体内容,被完整收入《潘懋元文集》的[卷五.序文]第28-29页.广州市: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由于《序》中写道“…逻辑连贯,条理分明,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而且对于21世纪转变高等教育思想,尤其是转变教学观、教师观和学生观,也将起积极的作用。”,于是我想,潘先生已是如此评价,我便拟将书名改为《大学学习学—学生成才学习理论》,为此我征求潘先生的意见,而潘先生立即表示赞同。
对教学与学习的高度关注
潘先生曾在《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进展与展望》(中国高教研究,1993(3))中写道,“在当前高等教育着重于宏观体制与管理方面的研究,忽视微观的教育教学的研究的情况下,‘学习论’的研究异军突起,对于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必将起积极的作用。”这让我想起潘先生重视“教与学”的四件事。
一是1985年在东北工学院召开“首届全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研讨会”之后,1988年5月厦门大学就主办了“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能力培养研讨会”(我出席了,是首次到厦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