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中心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中心新闻 > 正文

西安交大发布《2020年度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

发布日期:2020-07-02      点击数:        来源: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7月1日正式发布《2020年度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这是中心自2018年以来,第三年发布该报告,也是首次按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分别发布不同类别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

稳就业、保就业是2020年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首要任务。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要促进市场化社会化就业,高校和属地政府都要提供不断线的就业服务。陕西省是我国高等教育大省,为推进大学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对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及其发展态势进行持续跟踪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选取毕业生就业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就业保持率5个指标,建构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并应用2020年2-4月对陕西高校2019届全体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测算了从事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不同类别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及其等级。结果表明,2019届陕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各类高校毕业生的全省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4.89%、83.39%、84.70%,收入水平分别为8235.19元、5304.76元、3888.58元,专业匹配度(最高5分)分别为3.72、3.38、3.13,就业满意度(最高5分)分别为3.72、3.50、3.41,就业保持率分别为92.66%、80.75%、56.04%。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等各类专业毕业生的全省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5.12%、83.42%、86.39%,收入水平分别为8486.87元、5315.15元、4246.89元,专业匹配度(最高5分)分别为3.72、3.39、3.05,就业满意度(最高5分)分别为3.73、3.51、3.41,就业保持率分别为93.00%、80.63%、57.56%。

从就业质量的五个评价指标来看,各类高校及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较上一届均略有下降,其他四项指标较上一届均有一定幅度上升,其中就业保持率较上一届毕业生均有较大幅上升。整体而言,2019届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较上一届毕业生有所提升。

该报告表明,就研究生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高于陕西高水平建设大学和公办普通高校;就本科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言,“双一流”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最高,其后依次为陕西高水平建设大学、公办普通本科高校、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就专科教育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而言,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毕业生就业质量最高,其后依次为公办高职高专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其他举办专科教育的院校、民办高职高专院校。

该报告对陕西115个研究生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居于A大类的专业有12个,包括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型)、软件工程2个A+类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4个A类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专业型)、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土木工程6个A-类专业。

该报告对陕西164个本科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居于A大类的专业有16个,包括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安全、飞行器动力工程3个A+类专业;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采矿工程、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5个A类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城乡规划、通信工程、西班牙语、建筑学、意大利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8个A-类专业。

该报告对陕西76个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评价,其中居于A大类的专业共有8个,包括动车组检修技术、铁道机车2个A+类专业;高速铁道工程技术、土木工程检测技术2个A类专业;安全技术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工程机械运用技术、铁道工程技术4个A-类专业。

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指导帮助;为高校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增强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提供服务;为政府部门对高校及专业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及专业合理定位,办学特色、提升质量提供支持;为社会了解高校及专业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质量,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附:2020年度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

 

《2020年度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报告》

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陕西高等教育评估研究中心

本报告采用毕业生就业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就业保持率5个指标,建构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并应用2020年2-4月对陕西高校2019届全体毕业生的调查数据,测算了从事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专科教育的不同类别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按比例将陕西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专科教育各学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了分类。

本报告的问卷调查和麦可思合作进行,对麦可思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2020年7月1日

一、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的基本原则

1.主体性原则

人才培养是高校的第一职能,“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性原则是开展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遵循的基本前提。为此,本课题组在设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分析框架时,充分考虑了毕业生就业的实际状态及其获得感。

2.服务性原则

服务学生、学校、国家和社会是开展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的目的与归宿。开展此项评价,首先要为学生合理选择专业、实现高质量就业提供帮助;其次要为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优化专业结构,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增强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之能力服务;第三要为政府部门对高校及专业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校及专业合理定位,办学特色、提升质量服务;第四是为社会了解高校及专业人才培养与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服务。

3.激励性原则

开展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旨在激励各高校及专业关注毕业生就业质量,积极引导其及时调整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和策略,建立与完善毕业生就业质量动态反馈与调控机制,促进各高校及专业之间合理竞争,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内涵发展服务。

4.前瞻性原则

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主要选取监测性和预警性指标,以便对陕西高校及专业就业质量作出监测和预警,以便为政府管理部门和高校面向未来,规划专业设置及优化结构,谋划提升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提供支持。

二、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方法

1.指标体系

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主要选取就业率、收入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就业保持率5个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指标,构建就业质量指数。

1就业率。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就业率=高校(专业)已就业毕业生人数/高校(专业)需就业毕业生总人数*100%。其中计入毕业生已就业的类型包括受雇与专业有关的全职工作、受雇与专业无关的全职工作、受雇半职工作、自主创业、参军入伍、国内升学、留学7种类型。

2收入水平。收入水平是指高校(专业)毕业生在参加调查时每月平均的工资、奖金、业绩提成、现金福利补贴等所有折现收入。

3专业匹配度。应用利克特(Likert)式量表编制方法设计相应调查题目,分析高校(专业)毕业生签约的职业岗位与个人所学专业的匹配程度,毕业生对调查题目的回答从“非常不匹配”到“非常匹配”共分为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

4就业满意度。应用利克特(Likert)式量表编制方法设计相应调查题目,分析高校(专业)毕业生对所签就业单位的总体满意度,毕业生对调查题目的回答从“非常不满意”到“非常满意”共分5个等级,分别赋值1-5分。

5就业保持率。就业保持率主要是指参加工作的高校(专业)毕业生从2019年毕业时到参加调查时仍然保持就业岗位、没有离职的比例。

表1列出了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的描述统计分析结果。

2.指标权重

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的权重设计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德尔菲法进行测算。具体操作步骤为:一是建立递阶层次结构;二是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三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四是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以分析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判断矩阵是否具有令人满意的一致性。

表2列出了根据上述步骤设计的陕西高校及专业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的权重。

三、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陕西研究生教育各类高校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在本次调查中,陕西26所从事研究生教育高校的硕博研究生参与了调查,其中包括“双一流”建设高校7所、陕西高水平建设大学11所、普通高校8所。

(2)评价结果

根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对陕西研究生教育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3所示。

2.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各专业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2019年陕西各高校共有488个硕博研究生专业,本报告调查数据覆盖的陕西高校硕博研究生教育专业数为444个(含学术型和专业型学位两种类型)。为保证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测度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本报告选取的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业为参与调查的毕业研究生人数占该专业毕业研究生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5%,且毕业生人数在15人及以上的专业,共计115个。

(2)排名和排序规则

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的测度结果按“排名”与“排序”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排名结果。依据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将115个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业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名。二是排序结果。依据陕西高校研究生教育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的百分位次,将115个研究生教育专业分为12档:前2%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70%~80%为D+,80%~90%为D,90%~100%为D-。

(3)分析结果

本报告依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权重,对陕西高校115个研究生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4所示。

3.陕西本科教育各类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在本次调查中,陕西54所从事本科教育高校的毕业生参与了调查,其中“双一流”建设高校7所、陕西高水平建设大学11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16所、民办本科院校和独立院校20所。

(2)评价结果

根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权重,对陕西四类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5所示。

4.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2019年陕西高校共有304个本科专业,本报告调查数据覆盖的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数为303个。为保证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测度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本报告选取了参与调查的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占该本科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5%,且被调查的本科专业毕业生人数在40人及以上的本科专业,共计164个。

(2)排名和排序规则

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的测度结果按“排名”与“排序”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排名结果。依据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将164个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名。二是排序结果。依据陕西高校本科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的百分位次,将164个本科专业分为12档:前2%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70%~80%为D+,80%~90%为D,90%~100%为D-。

(3)分析结果

根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权重,对陕西高校164个本科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6所示。

5.陕西专科教育各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本次调查中,陕西60所从事专科教育的院校毕业生参与了调查,其中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3所、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高职院校4所、公办高职高专院校21所、民办高职高专院校9所、其他举办专科教育的院校23所。

(2)评价结果

根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权重,对陕西从事专科教育的五类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7所示。

6.陕西高校专科教育各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结果

1)调查样本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的统计数据,2019年陕西高校共有322个专科教育专业,本次调查覆盖的陕西高校专科教育专业数为290个。为保证陕西高校专科教育各类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测度的科学性与公正性,本报告选取了参与调查的陕西高校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占该专业毕业生总人数的比例不低于15%,且被调查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人数不低于40人的专科教育专业,共计76个。

(2)排名和排序规则

陕西高校专科教育各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的测度结果按“排名”与“排序”两种方式呈现。一是排名结果。依据陕西高校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将76个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排名。二是排序结果。依据陕西高校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标准化就业质量指数得分的百分位次,将76个专科教育专业分为12档:前2%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70%~80%为D+,80%~90%为D,90%~100%为D-。

3)分析结果

根据陕西高校及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评价指标及权重,对陕西高校76个专科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指数进行了测算与排序,具体结果见表8所示。

关闭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   陕ICP备06008037号-5
版权所有:中国西部高等教育评估中心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